“悦”读沐初心,“研”途无止境----西山中心幼儿园青年教师读书沙龙活动
“悦”读沐初心,“研”途无止境
西山中心幼儿园青年教师
“我读书、我交流、我分享”主题读书沙龙活动
每一次阅读,
都是一场对话,
是一次思考的过程。
每一次分享,
都是一次成长,
是一次经历的获取。
为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丰富教育教学理念,提升教育智慧,2023年11月27日西山中心幼儿园青年教师齐聚一堂,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开展了“我读书、我交流、我分享”为主题的读书沙龙活动。
一、畅谈时刻,精彩分享
阅读,是一种修为,分享,是一种深邃。一群热爱阅读的老师才能带出一群热爱阅读的学生,让知识翻倍的方法就是将知识分享给他人。青年教师们畅谈阅读的快乐,在交流中碰撞思维的火花,在书籍中体验不同的精彩。
读书是一生的探索,是成长的必经之路。老师们细读一本好书,用心体会教育温度,边读边留下思考的痕迹,落笔之处皆风景,让我们一起看看老师们的阅读收获吧!
刘琴琴老师主要讲述了在幼儿园带班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通过阅读《孩子是脚,教育是鞋》这本书,深入了解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并采取科学的教育方式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具体内容包括刚带班时对幼儿期望过高,对玥玥这种内向幼儿缺乏耐心和理解;通过与家长沟通,调整教育方法,如采用游戏方式鼓励玥玥大胆地讲故事,推荐适合幼儿阅读的绘本等,帮助玥玥找回自信,再次勇敢地展示自己。同时,这篇读后感也强调了教师和家长应该深入了解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兴趣所需,尊重孩子们的选择,选择适合他们的图画书,为孩子打造适合的“阅读鞋”,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最后,刘琴琴老师强调“花开须有时,唯有静待之”,不要过于急躁,耐心等待幼儿的成长。
张婧老师分享的书是《让幼儿的学习看得见》。班级区域环境是幼儿在园生活的重要场所,皮亚杰说过“儿童的认知发展在其不断的与环境交互作用中获得”。因此老师在创设区域环境时要从幼儿的视角出发,要体现幼儿立场,才能有幼儿参与的足迹,才是幼儿真正的环境。
瞿豪老师从《窗边的小豆豆》一书中感触颇多。巴学园的教育方式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它强调尊重、理解和关爱,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力,让他们成为更好的自己。同时,这本书也提醒我们反思社会对“问题儿童”的看法,我们应该更加理解和关爱他们。读完这本书,我深感教育的力量和尊重、理解与关爱对于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在未来的教育工作中,我将积极运用书中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为孩子们创造一个自由、关爱和支持的学习环境,帮助他们实现自己的梦想。
贾慧慧老师分享的图书是《儿童的一百种语言》。孩子是由一百种组成的。孩子有一百种语言,一百双手,一百个想法,一百种思考、游戏、说话的方式。一百种倾听、惊奇、爱的方式,一百种歌唱与了解的喜悦。一百种世界,等着孩子们去发掘;一百种世界,等着孩子们去创造;一百种世界,等着孩子们去梦想。孩子有一百种语言。
孩子的世界是五彩斑斓的、天马行空的,如果我们愿意倾听幼儿,相伴成长,这样我们会发现几乎每个孩子都是科学家、哲学家、诗人。老师的角色是多样的,倾听孩子的声音,观察孩子,更是一个同伴和向导,回顾我的日常生活,虽然我也在学习关于孩子和观察孩子,而我们忽略了观察孩子不仅用眼睛和耳朵,还需要心灵,我们要进入孩子的内心,倾听他们的声音,这样就可以真正的和孩子零接触。守一朵花开,等一阵风来,让每个孩子都能绽放属于自己的光彩。
二、骨干引领,拾级而上
为促进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让教学有“温度”,让教研有“深度”,郑婕妤老师针对我园青年教师论文写作中的“选题广泛、题文不匹配”“主题不明、逻辑不清晰、观点不明确”“语言随意、过度诗意”等问题,带领教师学习了区教师发展中心李彤彤老师分享的文章《例谈“题文匹配》,恰到好处的指导,让每位青年老师都收获满满。
教以促学,研以促进;行远自迩,笃行不怠。培训虽短,却为老师们的论文撰写注入了全新的思维活力,相信老师们将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与科研为伴,不断开拓进取,撰写出更具专业水准的教育教学论文。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真正的教师必是读书爱好者。”读书不会增加人生的长度,却可以提升人生的宽度,读书已经成为我们的常态化,我园将持续鼓励全体教师多看书、多读书,学有所思、思有所悟、悟有所行。相信我们的教师在科研的道路上能够优化科研能力、追求科研品质,将教学和科研相结合,争做有内涵、有水平、有科研意识的幼儿老师。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