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课程—茶香四溢 趣探碧螺
一、 课程题目—《茶香四溢 趣探碧螺》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UF-bCX_2QDHbY-m_Kp2hYA
https://mp.weixin.qq.com/s/aNYo8xiozAHjbiUIN6hyAQ
https://mp.weixin.qq.com/s/ntO2Zo9ESpLft1q_hAGbFQ
二、课程缘起
春天是茶叶采摘的季节,每年的三四月份,西山的碧螺春茶叶茶带着一股清香,爬满了枝头。碧螺春是中国传统名茶,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属于绿茶类,已有1000多年历史。我们西山正处于碧螺春的茶叶基地,基本上家家户户有茶树。西山的孩子,每逢周末,都会跟着大人们上山采茶。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的发展特点和学习能力决定了幼儿园的课程必须是与幼儿的生活相关联的。远离幼儿生活背景的内容难以让幼儿真正感受和领悟,难以进入幼儿的认知结构之中。对于茶,幼儿认识,然而,这种认识是一种模糊的,混沌的知觉,孩子们在生活中所接触到的只是关于茶的一些零散的知识经验,他们对茶叶、茶道、茶具的印象以及其中所蕴含的美的体验不深。作为一个西山人要了解西山的碧螺春。于是我们根据碧螺春生成了一系列活动让孩子们对我们家乡的碧螺春有了全面的了解,为了培养幼儿热爱自然、热爱家乡,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通过这一生成活动,结合幼儿的兴趣点师幼共同构建主题网络,开始了全面有关茶的探索活动。
三、课程脉络图
附教案
小班音乐《采茶》
活动目标:
1、在熟悉音乐旋律和结构的基础上,学习两拍一下的做采茶的基本动作。
2、启发幼儿创编不同方位的采茶动作。
3、体验劳动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幼儿采茶的活动录象资料
茶园情景布置(在小凳子后面贴有茶树,有高有低,有密有疏)
活动过程:
一、观看录象,讲述生活经验,重点学习采茶动作。
1.提问:小朋友你们看电视里是谁呀?在干什么?那你们都是怎么采茶的?请你用动作试一试。有的幼儿会说“我是两只手同时采摘的”有的说“我是左右手交替采的,一根一根放…
2.学习采茶动作,将动作细腻化。
让幼儿观察她们是那两个手指动的,向什么方向动的,怎么动的?可以运用示范、讲解、练习的方法来学习基本动作。特别致意“小孔雀点头”的手型和拇指、食指的曲伸节奏。
3、幼儿自主练习,教师个别指导。
二、熟悉音乐,了解音乐性质
1、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曲子,名字就叫《采茶》想听吗?让幼儿对音乐有一个初步、完整的感知。
2、这首曲子讲了就是采茶的事情,让我们跟着音乐一起来采茶好吗?
A、仔细听曲子的节拍,并用基本动作打拍,
B、出示节奏谱,让孩子了解茶篓与茶叶处不同的动作表示。三、创编不同方位的采茶动作。
1、出示一片高低、疏密不同的采摘画面,师:这样的茶树上的茶叶怎么采?为什么这样采?通过画面的不同,激发幼儿在不同方位创编动作。有的会说在采矮一些的茶树时要蹲一些的弯着腰,在高好的地方还要踮着脚,太高了需要用搭勾把它拉下来。
2、幼儿分散听音乐练习不同方位的采茶动作。
四、以采好的茶叶送到茶厂去炒制,与孩子一起跟音乐快乐的走出教室。
小班综合活动《会跳舞的茶壶》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实物茶壶,初步认识家乡的茶壶及茶壶的主要特点,并尝试用身体动作来表现茶壶,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2.能根据音乐有节奏的做茶壶倒水的动作,并通过图谱,理解乐曲,表现乐曲,培养幼儿的音乐感受力。
3.通过幼儿用自身的身体动作塑造茶壶,让幼儿体会自己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各种造型的茶壶若干,并用布遮好。
图谱,红、黄、蓝、绿四个贴在教室不同方向的杯子。
音乐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出示茶壶,引出主题,引起幼儿兴趣。
教师:“小朋友,今天老师给我们小朋友带来了一样东西,想不想看看?”出示茶壶。
教师:“这是什么?有什么用吗?你们知道吗?”请幼儿说说。引导幼儿说出是“茶壶”。(好漂亮啊!是茶壶,可以用来喝茶的)
教师:“你在什么地方见到过?”(在街上,电视上,我爷爷有的,我家里有……)介绍我们的家乡西山是专门制造茶壶的。
教师:小朋友们都见过,都知道我们这儿有茶壶。你见过什么样子的茶壶呢?(南瓜茶壶、龙茶壶、竹子茶壶…)小朋友见过的可真多,我们的家乡西山就是一个专门制造茶壶的地方。今天老师也带来了好多形状不一样的茶壶,我们一起来看吧。)
教师把准备好的茶壶展示给幼儿看。
二、出示各种各样的茶壶,认识茶壶的主要特点。
教师出示各种茶壶,让幼儿知道有的茶壶是用来喝水的,有的茶壶是用来赏玩的,是工艺茶壶。
教师:“不管是喝水的茶壶还是工艺茶壶,它们都有什么呢?”。(教师用示范性的动作指壶嘴和壶柄,把幼儿的注意点集中起来)
引导幼儿认识茶壶都有壶柄和壶嘴。
教师:“哦,我们小朋友真聪明,不管是什么形状的茶壶,都有壶嘴和壶柄。只不过,有的茶壶柄在头上,有的茶壶柄在旁边。”
三、变魔术。让幼儿尝试用身体动作来表现茶壶。
教师:“今天我们的小茶壶要和我们来变魔术,它给我们小朋友出了一道题,看看我们小朋友能不能用你的身体动作来变成一只茶壶。那怎么变呢,请我们的小朋友要开动脑筋想一想哦!”
教师用示范性的身体动作来暗示幼儿,引导幼儿用一只手叉腰做壶柄,一只手举在侧身微弯做壶嘴。茶壶还有不同的造型,有的壶柄长在上面的,引导幼儿把手放在头上做壶柄,另一只手放在侧身做壶嘴。请个别幼儿上来变魔术,
教师:你是怎么变的呢?(幼儿尝试用身体动作来变)
教师总结:一边做动作,一边说“这是壶嘴,这是壶柄,小茶壶变出来了,象不象?(象)我们小朋友真棒!会用身体来变魔术。我们一起来变变变。
教师与幼儿共同变茶壶,一边变一边说:壶嘴、壶柄 变变变。在变变变的时候转一个圈,再练习一遍壶柄在头上的茶壶。提醒幼儿壶嘴是有点弯弯的。
教师:小茶壶变魔术好玩吗?(好玩)小茶壶还给我们小朋友带来了一段好听的音乐,听听,小茶壶在干什?
四、让幼儿欣赏音乐,观察图谱,理解图谱。通过图谱,理解乐曲,表现乐曲。
1.出示图谱一,感受音乐第一段。
教师:“小朋友要变茶壶魔术了,感到很高兴,我们一起点点头,(按图谱点四下)。我们一起来变茶壶吧。壶柄壶嘴变变变(在说的时候一边做动作,一边念,加深幼儿的印象),壶柄壶嘴变变变。”(在第一个壶柄时做叉腰的动作,在第二个壶柄时做手放头上的动作。)
教师放音乐幼儿倾听,教师示意一遍动作。
幼儿根据音乐看着图谱多次练习。
2.出示图谱二,感受音乐第二段。
教师:“茶壶变好了,客人嘴巴渴了怎么办呢?”幼儿:“倒茶。”
教师:小茶壶要倒茶了,我们一起来听听,它是怎么倒的。放音乐的第二段。出示图谱二,幼儿倾听音乐,看教师指图谱(教师在线上用红色画上4条断断续续的线,一边说倒倒倒倒)
倾听完后,教师:倒茶倒了几个杯子?每给杯子要倒几次才满呢?(4次)
教师:“我们现在已经变成了小茶壶了,你变的小茶壶要怎样倒茶呢?小朋友自己想一想?”引导幼儿用身体做倒茶的动作。让幼儿知道在做倒茶的动作时,应把身体侧弯下壶嘴的一边。
幼儿与教师一起练习倒茶的动作三次。给左边、后面、右边的杯子倒水,注意茶壶的壶嘴一定要朝杯子。
放音乐第二段,幼儿和教师共同练习倒茶:“我们已经听到在音乐中,这茶壶倒了4杯水?每个杯子又是倒了4次才满。”教师边放音乐边引导幼儿看图谱。与幼儿共同倒茶,重点引导幼儿在倒水时能有节奏的倒水。(引导幼儿注意图谱中的水的断断续续)
幼儿无音乐练习一遍,一定要倒四次水,有节奏的倒。
幼儿按照四个方向给杯子倒水。
教师:瞧,在我们的墙上,每个方向都有一个杯子,我们把它们倒满吧,请你先倒红杯子,再倒黄杯子,再倒蓝杯子,在倒绿杯子。
听音乐练习两遍。
3.出示图谱三,感受音乐的第三段。
教师:“茶倒好了,我们的小茶壶高兴吗?你们真棒呀!我们自己鼓励一下自己。”幼儿自我鼓励。
教师:“我们的小茶壶真高兴啊!任务完成了,我们的魔术又要变回来了。”出示图谱三,放音乐,根据图谱与幼儿一起变回来。
一边听音乐,一边念,(壶柄收,壶嘴收,变变变)(壶柄收,壶嘴收 ,变变变)
4.看图谱完整练习跳一遍。
教师:“我们的小朋友真棒!会自己动脑筋变魔术,那我们一起跟着音乐来变成好玩的茶壶吧,在跳的时候要听好音乐,哪边是变茶壶的时候,哪边是倒茶的,哪儿要变回来的,一定要听仔细啊!”幼儿与教师共同跳。
5.看图谱再次完整的跳一遍。
教师:“我们这次请我们的小茶壶倒茶时按照红、黄、蓝绿的杯子的顺序给杯子倒。记住哦,小茶壶要有节奏的倒哦。”
6.不看图谱,完整练习一遍。
教师:这次,我们的魔术师要听好音乐哦,要按照音乐来变出好玩的茶壶哦。
五、结束活动与活动延伸
教师:“我们今天变出了两种造型的茶壶,我们看,这儿还有好多别的造型的茶壶,我们的西山人会制造出各种形态的茶壶,我们是西山的小朋友,下次,我们一起来变各种各样的茶壶好吗?”
教师把这些形态各异的茶壶陈列在班中一角,让孩子们在平时能多接触,这对开展茶壶的一系列活动做一个很好的环境创设。例如开展泥工活动《小茶壶》,美术活动《各种各样的茶壶》等。
小班美术《我是一棵小茶树》
活动目标:
1、 运用撕贴的方式表现茶树的形态。
2、 培养幼儿动手能力及观察能力。
活动准备:
1、 物质准备:茶叶若干PPT
2、 美工材料:绿色纸张(薄的便于撕贴)白色纸张茶叶树干(半成品)胶水小毛巾。
3、 教室一角布置一茶园。
4、 经验准备:家长带幼儿参观茶园
活动过程:
1.认识茶叶
(1)认识茶叶(实物观察)
引题:直接出示一片茶叶,引导幼儿说一说茶叶的特征。
教师:小朋友们早上好!我是叶子老师,今天老师带来一片神奇的叶子,它可以装在茶壶里泡着 喝,又香又醇。它是什么?(引导幼儿思考回忆)。教师分发一些幼儿从茶园里采摘的茶叶,引导幼儿 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茶叶,说一说茶叶的外形特征。
教师同时出示ppt,问:叶子有家吗?叶子也有妈妈吗?他的家在哪儿?他的妈妈是谁呢?
(1)介绍茶树(动画演示)
茶树和小朋友一样有身体(树干),有胳膊(树枝),有衣服穿(树叶)。它们通过茶民伯伯的照 顾可以长得很壮实。我们来看看茶树是怎么生长的吧。(动画演示)原来茶树有粗粗的树干;树干上长 着细细的枝芽;枝芽上长着绿色的叶片;叶片里有一条条小路,把营养运输到它的身体里。
(2)欣赏茶园(PPT)
茶园里真美啊!许许多多的茶树种在一起,就成了茶园,茶园师傅修整的好整齐。引导幼儿欣赏 ppt中美丽茶园的茶叶——茶树——茶园(让幼儿从小到大,从部分到整体的印象)
教师小结:对,小朋友们观察的真仔细,一片一片的小茶叶长在茶树上,一颗一颗的小茶树种在茶 园里。周末爸爸妈妈带小朋友到茶园里参观,大家看到茶园里绿油油的,茶树长的跟小朋友一样高,风 儿吹来,真是太美啦!(导入PPT和幼儿欣赏)
2.教师示范撕贴茶叶的技能
(1)嘘!安静。我刚才听到了茶树宝宝对我说话了(假装耳朵靠近茶树),小朋友你们听见了 么?我听见咯,我听到茶树宝宝说:“大家把我种到幼儿园里来吧,我想和小朋友一起玩。”那我们一起来做一棵茶树吧。
(2)教师简单示范拓印的技能技巧,重点指导幼儿撕贴的时候要耐心,不能太大片,也不能太小 片,并交代注意事项。
步骤如下:
(1)双手的大拇指拿着纸片,用手腕和手指的力量,慢慢的一点一点的撕,用力均匀。
(2)把小树叶撕下后用笔画出脉络。
(3)在反面涂抹胶水,不能太多胶水,以免太湿。
(4)贴好后可以用小毛巾擦手。
3.教师指导幼儿进行创作。
幼儿动手操作,教师巡视观察,并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帮助。指导幼儿先选择绿色的纸张撕贴茶叶, 再选择白色的纸张撕贴白云,最后等胶水干了后,用黑色水彩笔勾画叶片的脉络,最后把自己的茶树种 在茶园里。
4.整理作品讲评作品
鼓励幼儿自己描述自己的经验和感受。教师在大部分幼儿完成作品后,将所有幼儿创作的作品张贴 在茶园里,带领幼儿参观茶园,看一看,说一说哪颗茶树是自己种的。
小班科学《花茶香》
活动目标
1、通过不同感官探索鲜花和花茶,比较它们的不同。
2、了解沏茶的过程,品尝并表达对花茶的感受。
3、增强思维的灵活性。
4、安静倾听同伴的讲话,并感受大家一起谈话的愉悦。
活动准备
1、玫瑰花、菊花、茉莉花。
2、玫瑰花茶、菊花茶、茉莉花茶。
3、玻璃茶壶、热开水、杯子。
活动过程
1、出示玫瑰花、菊花和茉莉花,向幼儿介绍这三种花的名称。
2、请幼儿看一看、闻一闻和摸一摸花朵,并说说他们的发现,例如花的质感、香味、形状和颜色等。
3、教师告诉幼儿花朵除了可以用来做书签,还可以做成花茶,供人饮用。
4、出示玫瑰花茶、菊花茶和茉莉花茶,请幼儿看一看、闻一闻、摸一摸花茶,然后说说他们的发现,比较鲜花和花茶的区别。
5、教师把花茶分别放进玻璃茶壶,然后倒入热开水,请幼儿看看花茶的变化。
6、花茶放凉后,请幼儿闻一闻、尝一尝其中一种花茶的味道,然后分享感受。
中班综合活动《设计碧螺春茶叶罐的外包装》
活动目标:
1、幼儿在看看、讲讲中感知茶叶罐的设计特点;
2、能结合并迁移生活经验,创造性地设计外包装,体验设计的快乐。
3、激发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感。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对家乡的名茶碧螺春有着一定的认识。
材料准备:碧螺春的罐子若干,废旧罐子、与罐子匹配的彩色纸及绘画操作材料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这几天我们碧螺春茶馆的生意可好了,装茶叶的罐子都不够用了,今天我们每个小朋友都来帮忙设计一个碧螺春茶的罐子,好不好?
二、 引导幼儿结合实物罐子来了解制作广告纸的方法
1、提问:你看到的茶叶罐上面有些什么呀?幼儿仔细观察、讲述。
2、教师小结:碧螺春的茶叶罐上有山、有水、有茶树,还有字。
3、认读“茶”字,这些字都在什么地方?
4、幼儿想象、讲述自己今天准备设计怎样的罐子包装?三、幼儿大胆设计茶叶罐外包装。
1、教师提出要求:今天每一位小朋友都有一张纸,等一下你可以先想一想再画,碰到困难可以请教老师或小朋友,画好后可以找个合适的地方贴上茶字;然后找个合适的罐子,把罐子上的双面胶撕开,把纸的一边贴上,再慢慢的滚过来把另一边撕开贴上就完成了。
2、幼儿进行作业,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帮助能力差的孩子进行设计、制作。
四、活动评价
引导幼儿互相交流自己的作品,与同伴一起分享自己的快乐。、
中班美术活动:美丽的茶园
活动目标:
1、在了解茶树结构的基础上,大胆尝试用水彩笔勾画茶树。
2、学会用不同的颜色表现茶树的树枝、老叶和嫩芽。
3、体验茶园丰收的喜悦之情,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活动准备:
1、绘画纸、水彩笔人手一份。
2、范画一幅。
3、实物茶树枝若干。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
回忆参观茶园的情景,
提问:美丽的茶园里有什么?茶树是什么样子的?枝条上长着什么?老叶子是什么颜色的?新长的叶子什么颜色?嫩芽是什么?树枝是什么颜色的
2、观察实物茶树枝,巩固认识。
提问:你观察到了什么?看看茶树还有什么特征?教师小结新发现:每个老叶子当中有一棵嫩芽。
3、设计茶园。
方法:先画树枝,再画老叶子,最后画嫩芽。
教师和幼儿分别示范。
要求:
请每位幼儿画一棵或两棵茶树,全班小朋友一起布置一个美丽的茶园。
选择正确的颜色。保持画面的整洁。
4、幼儿作画,教师指导。
5、展示活动:将幼儿的作品布置成一个茶园。
评价活动:参观茶园。
中班科学《认识茶叶》
活动目标:
1、幼儿初步了解茶叶的制作过程,知道茶叶是从哪里来的。
2、幼儿观察茶叶泡水后有何变化,了解渴茶的好处。
3、让幼儿在活动中获得愉快的情感体验。
活动准备:
1、干茶叶。
2、录相带(采茶情景)、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1、品尝茶水
请幼儿说说你喝的是什么?
2、师:你都知道有什么茶叶吗?请你说一说。
3、你眼中的茶叶长什么样子?请你画一画,看看谁画的最像。
(幼儿作画,并展示在展板上)
4、出示茶叶,幼儿观察比较各种茶叶的颜色形状有什么不同。
5、幼儿讨论茶叶是从哪里来的。
6、录像
讨论:你从录像里看到什么、知道什么。
7、茶叶泡水后会有哪些变化呢?
8、幼儿讨论:喝茶有什么好处。
9、律动:采茶舞
括动延伸
关于茶叶的由来,还有许多有趣的故事,请幼儿回家后让爸爸、妈妈帮助查找资料,下次活动时请小朋友们互相讲讲关于茶叶的故事。
中班社会《茶叶变变变》
活动目标:
1、了解简单的中国茶文化的悠久历史,激发爱国热情。
2、观察发现茶叶在水中的变化,能用自己的方式作记录。
3、结合语言学科领域,在感知茶叶形状、气味和味道时,能用相应的词汇表达自己的感受。 4、培养探索茶叶的兴趣。
5、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1、幼儿准备:
(1)课前积累喝茶的感性经验。
(2)了解自家有什么茶叶,并带上一小包写有名字的茶叶到幼儿园。
2、教师准备:
(1)抹布
(2)开水一壶 透明杯子每个幼儿一个
(3) 记录表(每个幼儿一张)
(4)课件(采茶图 不同形状的茶叶 泡茶视频 采茶舞曲)
活动过程:
一、了解中国茶文化。
1、看课件
2、幼儿交流从屏幕上看到了什么
3、师幼交流喝茶的生活经验
4、了解简单的制茶过程(投影课本上的图片并作记号)
二、观察茶叶 感知茶叶的形状。
1、看一看 (要求幼儿观察自己带来的茶叶的形状)
2、说一说 (介绍自己所带来的茶叶的形状及名字)
(1)小组交流
(2)集中交流
3、看课件,了解不同形状的茶叶。(结合生活经验让幼儿准确描述茶叶的形状。)
4、小结。强调经过加工制作的茶叶形状不同,品牌不同。
三、泡茶 观察茶叶在水中的变化。
1、交代泡茶的要求:注意观察茶叶在水中的变化,在记录表中用自己的方法将茶叶的变化画出 来。
2、播放课件(泡茶的视频)。
3、观察并作记录
4、投影几份记录表。
5、合作泡茶(幼儿放茶叶,教师沏水,提醒幼儿注意安全。)
四、品茶 感知茶叶的气味和味道。(播放采茶舞曲)
1、闻闻茶的气味并表达交流。
2、尝尝茶的味道并表达交流。
3、小结。强调茶的功能(消毒、止渴、止泻、帮助消化等),但小孩不宜多喝茶。
五、激发幼儿探索的愿望。
布置幼儿收集不同样品的茶叶。
大班语言《茶从哪里来》
活动目标:
1、了解茶叶的来源,并初步了解茶叶的演变过程。
2、能够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对茶叶由来的理解。
3、萌发对茶叶的兴趣与热爱之情。
活动准备:关于茶叶的图片,《神农尝百草》的故事活动过程:
一、 了解茶叶的来源
1、老师讲《神农尝百草》的故事,引起幼儿对茶叶的兴趣
(1)师:小朋友们平常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要给小朋友讲一个有趣的神话故事,小朋友在听故事的时候小嘴巴要闭紧,小眼睛看老师。在老师讲完后会请表现最好的小朋友来回答一个问题:神农爷爷是用什么东西来解毒的?
(2)故事讲解师: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老爷爷名叫神农,他的身体特别神奇,他的肚子是透明的,就像水晶球一样,吃了什么东西都可以直接看见。那时候人们经常生病,神农爷爷下决心寻找草药,为了给大家治病。有一天,他看到一种树叶,正好他口渴了,顺手摘了几片放在嘴里咀嚼。这一嚼,还真解渴,神农又扯了几把咀嚼着。他感觉肚子里上上下下有东西在摩擦。看到小叶儿把他的胃擦洗得干干净净。这一发现,让他非常高兴。他断定这小叶儿既解渴,又能解毒,他决定如果遇毒,就用它来解救。于是后来人们把这种树叶叫作:茶。
(3)提问故事内容
①师:有哪位聪明的小朋友可以告诉老师神农爷爷是用什么东西解毒?(举手回答:树叶,茶叶)
②你的答案已经很接近了,再想一想这种树叶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什么?
二、复述故事,让幼儿初步了解茶的由来。
1、教师复述故事师:小朋友们让我们再从故事里面找找答案,看看到底是不是用茶来解毒的?
2、提问幼儿关于故事的内容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神农爷爷是怎么发现茶的吗?(请小朋友举手发言,并鼓励小朋友们请用完整的语言来表达
3、教师小结神农爷爷在寻找草药的路上,吃了一片树叶,发现她有解毒的功效,后人把这种树叶叫做茶。
三、初步了解茶树的演变过程。
1、带领幼儿参观幼儿园的茶树,感知现在的茶树的特征
①师:小朋友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见过茶树?小吴老师听说在小朋友们的幼儿园当中也有茶树,小朋友们可以带老师去参观下吗?请小朋友在参观茶树的时候要仔细的观察茶树的样子哦!老师要请观察的最仔细的小朋友来回答!(组织幼儿参观茶树)
②师:刚刚老师和小朋友一起参观了茶树,谁可以告诉老师你们看到的茶树长的是什么样子的?(引导幼儿从茶树的高矮,颜色来回答,并用完整的语言来回答)
2、(出示ppt图片)让幼儿观察茶树演变过程经历的三个阶段
①师:小朋友们已经见到了现在的茶树的样子了,那有没有小朋友知道以前的茶树长的是什么样子的?
②(出示ppt图片)分别介绍三张图片的特点
师:小朋友们看过图片后能告诉老师,这棵树有什么特点吗?(幼儿举手发言,并用完整的语言来回答)
③出示三个不同时期的对比图,让幼儿感知茶树演变的过程。
大班美术《茶壶和茶杯》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多角度观察实物——茶壶和 杯的组合,自主参与绘画,画出茶壶和茶 杯的主要特征。
2、鼓励幼儿用点、线、图案等大胆地装 饰。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体验写生画所带 的快乐和成就感。
活动准备:
茶壶和茶杯、画板、笔、纸等、幼儿围坐成圆形。
活动过程:
一、观察茶壶和茶杯的组合,了解茶壶和茶杯的结构。
师:小朋友们看,这是什么呀?(茶壶)师:茶壶长的什么样子?
(壶身、壶把、壶盖等)
幼儿自由讲述。
师:这又是什么?(茶杯)茶杯什么形状的?
二、师:我很喜欢茶壶和茶杯,想给它拍张照,用什么拍呢?
1、教师示范取景框的使用,及时画下所拍照。
师:你想给他拍张照吗?站在哪里拍好呢?站在不同角度看看有什么变化。
2、带领幼儿围着茶壶和茶杯用取景框观察。
三、提出幼儿绘画要求。
1、画面要求画的大。
2、能对杯子进行简单地装饰。
四、幼儿作画,教师指导。
五、评价。
你最喜欢哪一张照片,说说为什么喜欢这张照片。
大班音乐《采茶》
活动目标:
1、丰富有关采茶的知识经验,熟恶采茶音乐的旋律和结构,感受体验民歌特点,学习采茶的赛路基本动作。
2、根拯故事情节,创编不同节奏及方位,以及不同姿态、幅度的采茶动作。
3、自己润整动作幅度,在不与其他人磁撞的基础上,逐步学会用目光和体态与其他人交流。
活动准备:磁带
活动过程:
1.欣赏音乐。告诉幼儿这是浙*民歌”采茶”,请幼儿感受其旋律情绪并知道有几个乐句。
2、提供故事情境,给幼儿创编的线索。
3.创编动作。
(1)图绕故事情节,逐句编动作、练习。
(2)引身幼儿编第二乐句不同节麦的采茶动作,音乐节麦快了,他是表示怎样采茶的呢?
(3)启发幼儿编第三段乐句不得姿态的采茶动作。
4.完整练习。
(1)将动作组合,跟随音乐跳给幼儿看,提醒幼儿观察:用了哪些人想的动作。
(2)放慢速度,幼儿充整练习。
(3)提醒幼儿调整自己的动作速度,不与同件碰撞。
大班科学《茶叶》
活动目标:
1.观察、比较知道生活中常见的茶叶的外形特征,感知茶叶泡水后的细微变化。
2.了解茶叶制作过程和起源。
3.体验品茶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收集各种茶叶(白茶、铁观音、龙井、碧螺春、银针、茉莉龙球、苦丁茶、普洱茶),每组一份。
2.茶叶制作过程的录像。
3.记录纸人手一张、大记录表。
4.茶具一套,小茶杯每人一套。
活动过程:
(一)激发幼儿对茶的兴趣
1.聊茶。
师;上星期老师布置了一个任务,让小朋友回家品尝爸爸或者是爷爷泡的茶,并了解茶的名称和茶的有关知识,有谁能把自己了解到的有关茶的知识,与小朋友一起分享。
请幼儿讲述,鼓励幼儿讲述越多越好,每位幼儿讲述完,教师记录在记录表上。
2.引导幼儿观察在桌面上的各种茶叶。
通过看看、闻闻、摸摸、说说、感知茶叶的形状。师:有的小朋友为了和大家分享茶叶的知识、还特意从家里带来了许多茶叶,就放在边上的桌子上,请小朋友去看一看茶叶的形状、颜色,用鼻子去闻一闻味道,并完成一张记录表。
(1)边观察边与同伴交流并完成记录表。
(2)请个别幼儿交流,教师作记录。
(3)小结:
教师:茶叶的形状都不相同,颜色也不太一样、有深有浅、但是闻上去的味道都是非常清香的。
(二)幼儿观察用开水泡后的茶叶的变化,谈谈茶叶的作用
1.引导幼儿观察茶叶在杯中的变化。
师:茶叶到了水中,经过开水泡后,会发生什么变化,水的颜色有什么变化,我们一起来看看。
2.小结:我们看到的是茶叶经过开水泡后,又慢慢变回刚采下来的样子、茶水的颜色慢慢变红、茶水的颜色慢慢变绿,闻一闻真香呀。
(三)品茶
师:这么香的茶想不想品尝一下,
(四)了解茶叶的制作过程
师:这么香的茶是怎么制成的呢,我们张家港有一座美丽的山叫凤凰山,凤凰山上种植了许多的茶叶,前几天老师到山上玩,特意去询问了当地的茶农有关茶叶的知识,拍下了一段
录像请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四、课程反思
通过课程探索,孩子们可以从家庭、幼儿园、社会等多种途径来获取有关碧螺春文化的知识,并在实践、探索、情境体验等形式中加深对茶文化的理解。本次活动不仅培养了幼儿细致观察、大胆表达、自由探索等多方面的能力,而且萌发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感,并能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其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探茶之旅”仍在继续....
附活动掠影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