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课程——《元宵春意暖、月圆人团圆》
一、课程题目 ——《元宵春意暖,月圆人团圆》
链接:
1 | https://mp.weixin.qq.com/s/p8QmqqtEad3m2pyMAFjAyQ |
2 | https://mp.weixin.qq.com/s/CNHdU_HsU80_367VdypQlQ |
3 | https://mp.weixin.qq.com/s/2-yUpQPi5dOEs6UDLM6ggw |
4 | https://mp.weixin.qq.com/s/hPMNXmQskA9w3ZhAejmcHA |
5 | https://mp.weixin.qq.com/s/aAeLtDhHnlUcpnJ51qM82Q |
6 | https://mp.weixin.qq.com/s/9Tv4jUIQcUtfAI7va6g4Wg |
二、课程缘起
《纲要》中提出:“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知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悠久历史,积淀着许多洋溢着浓厚东方文化色彩的传统节日,而节日正是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元宵节、中秋节就属于其中,在节日来临之际,我们开展了相关的特色活动,设计了相关的特色课程。由于孩子们社会经验不足,对于传统节日也关注不多,缺乏相关的经验,有些孩子也许知道节日名称,但不知道节日的具体日期,也不了解相关的文化与习俗。因此在节日之际开展相关特色课程,目的就是让孩子们能够在活动中了解到相关的节日来历、习俗和文化,来增加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同时中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关于文化、习俗在各个地方也不尽相同,因此我们尤其要了解所处当地的特色文化或习俗。在活动过程中,我们充分利用社区、家庭等资源,让孩子们在节日之际动手操作、亲身感受节日的热闹与快乐,来看看都有哪些活动吧!
三、课程脉络图
小班:
社会《好吃的圆子》
活动目标:
1、知道元宵节要吃汤圆,初步了解元宵节的来历。
2、愿意品尝各种各样的圆子,体验分享的乐趣。
活动准备:PPT、各种各样的汤圆、橡皮泥。
活动过程:
一、谜语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谜语:圆圆滚滚白胖子,轻轻一戳吐黑籽。
二、认识汤圆。
1、观察汤圆,引导幼儿发现汤圆形状、颜色、结构等方面的特征。
2、尝试用完整的语言介绍汤圆。
3、进一步引导幼儿:你想用什么做汤圆?
三、元宵节的来历。
1、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要吃汤圆。
2、向幼儿介绍元宵节以及相关习俗。
四、圆子的制作与分享
1、在了解圆子的基木特征之后,结合搓圆方法,可以尝试用橡皮泥制作自己喜欢的圆子。
2、在元宵节时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分享美味的圆子!记住要吃光光哦!
社会《月儿圆,中秋乐》
活动目标:
1、认识传统节日中秋节,知道其来历及有关习俗。
2、体验分享、合作的快乐。
3、能自信地在同伴面前大胆讲述、表现。
活动准备:
1、有关月亮的电子图片、动画、故事传说。
2、活动前与幼儿一起布置活动室,悬挂月亮变化图。
3、幼儿与老师一起准备:月饼、水果、贺卡等。
活动过程:
一、猜谜:“有时落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有时像只圆盘,有时像把镰刀。”
1、请你猜猜是什么?
2、出示图:月球,教师讲讲月亮的变化。
二、介绍中秋节的来历。
1、师:古时人们将一年分四个季节,八月正好是秋季中的一个月叫“仲月”,八月十五是这个月中间的一天,所以叫中秋节。这天晚上,月亮最圆最亮,人们吃果实赏月,也希望生活像月亮一样圆圆满满。
2、师:中秋节还有很多美丽的传说和故事,请小朋友讲一讲。
三、人们怎样过中秋。
1、请小朋友说说你们在家里是怎样和爸爸妈妈一起过中秋节的?
2、那你们还知道其他地方的人是怎样过中秋节的?
四、吃月饼,共同分享快乐。
1、师:你们知道人们用什么方式庆祝中秋节吗?我还知道,小朋友最爱吃月饼,今天大家带来了各种各样的月饼,那就请你来向大家介绍一下你的月饼吧。
2、教师简单小结,月饼的分类。
3、幼儿欣赏歌曲 《爷爷为我打月饼》 乐曲《春江花月夜》(或看视频),边听音乐边分享月饼,体验与同伴、老师一起过节的快乐。
语言《好玩的中秋》
活动目标:
1、能够听小朋友说中秋怎么过的。
2、能够自己说出自己的中秋节怎么过的。
3、体会讲述自己的快乐的乐趣。
活动准备:刚过的中秋节。
活动过程:
一、老师讲述自己的中秋节。
1、师:小朋友们这个中秋节过的开不开心呀?老师这个中秋节过得可开心了。小朋友们小嘴巴闭闭好,听一听老师的中秋节是怎么过的。
2、阳历九月15日这一天,早上起来......之后......然后......最后......
二、提问小朋友听到的老师中秋节怎么过的。
师:好啦,老师的中秋节就过完啦,小朋友们还记得老师的中秋节是怎么过的吗?来,请你们来说说看。那么,接下来,老师就要请小朋友们来讲一讲自己是怎么过的中秋节啦。同样的,小朋友讲的时候,其他的小朋友,我们要闭上我们的小嘴巴,竖起我们的小耳朵,认认真真的听,之后老师还会问问题的哟。
三、小朋友讲述自己好玩的中秋节。
师:那么,老师倒数321,最先举起小手的小朋友,就最先来说一说自己的中秋节是怎么过的。三!二!一!
四、总结,结束活动。
师:哎呀,小朋友们的中秋节过得可真丰富呀。那么,中秋过完啦,现在,我们要把心收回幼儿园来啦。让我们一起出去玩滑梯吧!
科学《月饼真正多》
活动目标:
1、知道月饼是中秋节的食品,并且口味多样。
2、能用较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与感受。
3、体验和同伴一起分享月饼的快乐。
活动准备:幼儿每人自带一块月饼(品种不一);教师准备苏式和广式月饼各一块,水果刀一把。
活动过程:
一、自由观察盘子里的月饼,并和同伴进行交流。
师:盘子里有什么?我们一般在什么时候吃呢?它们是什么样子的?闻起来感觉怎么样?
二、观察苏式月饼和广式月饼的馅儿,知道月饼有各种各样的口味。
1、师:你们猜猜,这两块月饼里的馅儿一样吗?(进一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引导幼儿观察切开来的月饼,知道月饼的馅儿是各种各样的。
2、师:仔细看看月饼里面是什么样的?你们有没有吃过这些口味的月饼?说说它们是什么味道的。
三、拓展经验,介绍自己见过或吃过的月饼。
师:你还吃过什么样的月饼,向大家介绍下。
四、品尝月饼,体验和同伴分享的快乐。
引导幼儿懂得月饼是中秋节人们喜爱吃的食品。
美术《好看的花灯》
活动目标:
1、欣赏各种各样的花灯,感受其不同的颜色、种类。
2、尝试给自己喜欢的花灯涂色,涂色均匀饱满。
活动准备:蜡笔、纸、勾线笔。
活动过程:
一、了解元宵节。
老师向小朋友介绍元宵节的习俗,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元宵节主要有赏花灯、吃汤园、猜灯谜、放烟花等一系列传统民俗活动。
二、给好看的花灯涂色。
1、老师在网上搜索花灯图片,向幼儿介绍花灯的种类、形状和颜色。
2、小朋友说一说自己喜欢哪个花灯,并选择自己喜欢的花灯图纸进行涂色。(涂色过程中注意提醒小朋友不把颜色涂出来,要顺着一个方向涂。)
中班:
社会《做元宵》
活动目标:
1、知道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进一步了解元宵节的习俗。
2、能运用揉,搓,团圆,包馅等技能做元宵。
3、品尝元宵的不同味道,体验劳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有关元宵节的录像。
2、黑芝麻,豆沙,五仁,不同口味的熟元宵。
3、花灯。
4、黑芝麻,豆沙,五仁馅若干分别盛在小碗内,和好糯米粉并分成小团,干糯米粉。
5、碗,勾子,抹布,塑料台布,盛元宵的容器皿。
6、欢快的庆新年乐曲。
活动过程:
一、观看“元宵节”录像,并引出主题。
1、小朋友们从录像中看到了什么?(吃元宵,看花灯,猜灯谜,放烟花)引出元宵节的习俗。
2、教师讲解“元宵节”的来历,让幼儿知道“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
3、介绍“元宵节”的习俗是吃元宵,元宵又叫汤圆,它象征着全家团圆,生活幸福甜美。
二、学做元宵。
1、小朋友们吃过元宵吗?(吃过)吃过什么馅的呢?(有五仁,豆沙,黑芝麻......)小朋友们真厉害吃过这么多口味的。那大家一起来看看老师这有什么口味的元宵,请小朋友来尝一尝(幼儿挨个品尝不同口味的元宵,并说出其口味)。
2、元宵是什么形状的啊?(圆形的)你们想不想自己来动手做元宵呢?(想)
3、认识做元宵的原料——和好的糯米粉团,干糯米粉、黑芝麻,豆沙,五仁馅。
4、观察教师做元宵:先将小团的糯米粉揉一揉,搓一搓,团圆,再挖坑,然后把馅放在中央并包起来,最后再把它团圆。
5、让幼儿自己动手做元宵,根据教师讲解的做元宵时的重要细节:揉,搓,团圆,挖坑,包馅。并根据自己的口味选择馅料,最后将做好的元宵整齐的排列在容器皿中。(小结:让幼儿了解元宵的形状,颜色及不同口味的元宵,同时能运用揉,搓,团圆,挖坑,包馅等技能制作元宵。)
三、品尝元宵,体验劳动的快乐。
1、教师出示花灯,让幼儿跟随音乐玩舞花灯,猜灯谜游戏。
2、煮元宵的同时教师把碗,勺摆放好,幼儿洗手。
3、幼儿品尝元宵,互相说说此时心里的感受,体验劳动的快乐。
社会《中秋节的传说》
活动目标:
1、了解中秋节的来历和有关习俗。
2、在共同品尝分享月饼的气氛中,体验节日的快乐。
3、有对民族文化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月饼、各种水果。
2、学习有关月亮、中秋的古诗,准备关于月亮的故事。
3、民间故事《嫦娥奔月》,歌曲《爷爷为我打月饼》。
活动过程:
一、出示月饼,引出话题。
师:小朋友你们知道什么时候吃月饼吗?你知道中秋节是哪一天吗?
二、介绍中秋节的来历,使幼儿知道中秋节又叫团圆节。
1、师提问:你知道中秋节是怎么来的吗?(讲述中秋节的来历)中秋节又叫团圆节,或丰收节,为什么?
2、教师小结:八月十五这一天,月亮最圆最亮,人们看到月圆就会联想到家人的团聚,所以把中秋节叫团圆节。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所以中秋节又叫丰收节。
三、了解人们是怎样过中秋节的以及中秋节的有关习俗。
师提问:你喜欢过中秋节吗?你是怎样过中秋节的?中秋节都吃些什么?不同的地方人们是怎样过中秋节的?中秋节的月亮是怎样的?
四、观察月饼,通过分享月饼,使幼儿进一步体验节日的快乐。
1、观察月饼的外形,知道月饼又圆又大,表示团圆的意思,又表示圆满、丰收之意。
2、师提问:中秋节为什么吃月饼?为什么要把月饼做成圆形的?月饼品种一样吗?你知道有哪些口味的月饼呢?
3、播放歌曲《爷爷为我打月饼》,品尝月饼、水果,体验分享的快乐。
(1)、幼儿结伴讲有关月亮的故事,或念月亮、中秋的诗。
(2)、鼓励幼儿主动与同伴分享自己带来的中秋食物。
语言《欢乐中秋节》
活动目标:
1、感受中秋节与家人团聚的欢乐气氛。
2、知道中秋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了解中秋节的来历和风俗文化。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听过有关中秋节的传说。
2、材料准备:教师用材料:PPT“欢乐中秋节”;不同的月饼若干、不
同的月饼盒4-5个。
活动过程:
一、出示月饼盒,引导幼儿观察月饼盒上的图案,引出中秋节的话题。
二、播放课件引导幼儿了解中秋节的由来。
三、鼓励幼儿介绍自己知道的中秋节习俗,说一说和家人一起过中秋节的情景和感受。
四、出示月饼,引导幼儿观察月饼的外形,引导幼儿知道月饼的寓意。
五、将月饼切成小块,幼儿分组品尝月饼,感受团圆、甜蜜、快乐的心情。
健康《踩高跷》
活动目标:
1、敢于大胆尝试高跷的不同玩法。
2、能在有20cm间隔的曲线、十字型的高跷上较平稳的行走,并保持身体的平
衡和协调。
3、感受与同伴共同游戏的快乐,有自我保护意识。
活动淮备:
1、自制高跷,每人一副。
2、场地布置确保幼儿足够安全的活动空间。
3、录音机,磁带。音乐《和快乐在一起》、《运动员进行曲》。
4、彩色绸带若干、花环若干。
活动过程:
一、听音乐做热身运动,激发兴趣。
组织幼儿用自制的高跷做“响筒”热身操,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并将幼儿带
入快乐的运动状态。
二、自由探索,体验玩法。
1、自由探索玩高跷。
(1)、幼儿自由探索高跷的玩法,可以自己玩,也可以与几个小朋友一块玩。
(2)、鼓励幼儿想出高跷的多种玩法。
(3)、教师在观察的过程,针对幼儿的不同情況请幼儿尝试平衡走、节奏走、曲线走等不同的动作。
(4)、幼儿讲述自己探索的高跷玩法。
2、讲解玩法实践要领。
(1)、 教师讲解高跷的玩法。
方法一:两只脚踩在高跷上,两手分别抓住固定在高跷上的绳子,双脚交替往前走。
方法二:请个别走得稳的幼儿示范,引导其他幼儿发现并掌握动作要领:用脚底中心踩在高跷上,双手要拉直绳子,眼睛向前看。
(2)、请幼儿按照动作要领进行尝试。
三、游戏“向森林晚会出发”。
1、情境中提出直线走、曲线走的游戏规则,提问:通往森林的路有两条用花环铺成的路,一条是直线的小路;一条是曲线的小路,小朋友可以自由选择走哪一条路。(提醒幼儿一定要考虑好到底要选走哪一条路,交流走小路和大路的要领。)
2、幼儿探索直线、曲线走。
(1)、教师针对幼儿情况提出不同的要求,让平衡能力差的幼儿直线通过,让能力强的幼儿曲线通过。(教师不时用眼神、手势、语气鼓励幼儿:“试一试你能走过大路还是小路?遇到困难怎么办?)
(2)、幼儿随《和快乐在一起》音乐,跟着节奏直线走和曲线走、绕圈走、退步走、十字步走;体验运动成功的快乐。
(3)、教师及时关注并鼓励不同能力幼儿勇敢、顺利的通过小路。说出走过大路或小路后的感受。
数学《月饼圆圆》
活动目标:
1、了解中秋节的来历,知道基本的文化习俗。
2、通过各种各样的月饼,培养幼儿对6以内数概念的理解和对点数的认识、及对图形的大小分类、比较。
活动准备:月亮和月饼图片、大月饼2个小月饼4个。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师:“小朋友们知道上周我们刚过完什么节吗?我们过这个节还吃了什么好吃的呢?”
2、通过幼儿的回答慢慢告知幼儿中秋节的来历以及基本文化习俗。并且了解这个节日和月亮的关系。
3、出示月亮和月饼图片。
二、展示不同的月饼,请幼儿观察并思考。
1、比大小、找共同点。
师:小朋友们仔细观察这些月饼,你发现了什么?
2、数一数,分一分。
师:小朋友们数一数老师这一共有有几块月饼?再分一分大月饼有几个?小月饼有几个?
3、点一点。
请幼儿对大小不一的月饼用点数表示个数。
4、反复复习几遍,巩固幼儿记忆。
三、在分享月饼中结束活动。
美术《会变的月亮》
活动目标:
1、了解中秋节的习俗,体会过节的气氛。知道中秋节是我国传统的民间节日。
2、初步了解月亮阴晴圆缺的规律。
3、激发幼儿探索月球的欲望。
4、了解节日中应注意的安全和卫生,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
5、体验与同伴集体过节日的快乐。
活动准备:月饼(若干份)、图画纸、彩色水笔、范画:月之中、月中、月未时的月亮。
活动过程:
一、出示:月饼。谈话导入课题。
1、引导幼儿互相交流,说说月饼的形状和味道。
2、向幼儿介绍有关中秋节的习俗,帮助幼儿初步理解中秋节团圆的含义。
二、了解月亮的变化规律。
1、欣赏故事 《月亮姑娘做衣裳》。教师节讲述故事,幼儿倾听。
2、交流讨论。月亮姑娘为什么做不了衣裳?她是怎么变化的呢?什么时候变细?什么时候最圆?什么时候像眉毛(镰刀、小船、圆盘)?
3、教师小结:月亮的大小每天都在变化。月初时,月亮细细的弯弯的,像小姑娘的眉毛,慢慢的月亮越变越大,像镰刀了,像小船了......。到每个月的农历十五十六的时候,月亮最圆,像个大圆盘。接着,月亮又开始慢慢的变小,变呀变呀,到月末时又变得细细弯弯的了。
三、画一画:会变的月亮。
1、教师出示范画,向幼儿介绍月初、月中、月末的月亮。让幼儿了解月亮变化的规律。
2、幼儿操作:绘画《会变的月亮》。画出月初、月中、月末的月亮。
大班:
社会《热闹的元宵节》
活动目标:
1、知道元宵节是我国特有的传统节日及主要习俗。
2、观赏各种花灯,了解民俗文化,感受节日气氛。
3、知道元宵节是正月十五,要吃元宵。
活动准备:
1、请家长带幼儿观赏元宵灯会。
2、收集各种花灯的照片、图片。
3、煮熟的元宵每位幼儿一个。
活动过程:
一、讨论导入。
1、元宵节是什么时候?
2、元宵节都做些什么?
二、出示元宵食品,了解吃元宵习俗。
1、幼儿观察元宵的外形特征,讨论:元宵为什么制作成圆的?
2、教师小结:元宵表示团圆,表达了人们希望年年团圆的美好愿望。
3、幼儿品尝元宵,进一步感受元宵的美好。
三、出示各种花灯,引导幼儿观赏,描述。
1、提问:这是什么?你最喜欢其中那一盏花灯?
2、引导幼儿讲述元宵节观赏灯会的感受。
如:看到各种各样花灯,你的心情怎样?元宵节晚上,街道上是什么样的?人们为什么要挂这么多花灯?
3、教师小结:元宵节是春节的最后一天,人们非常珍惜.希望大家能快乐的聚集在一起,于是就挂出形态各异,大小不同的花灯,还在灯上贴出谜语,组成灯会,吸引大家。
四、游戏“元宵节,闹花灯”。
幼儿分为8一10人一组,随着儿歌变化队形,比一比哪组队形最好看。
语言《月亮姑娘做衣裳》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中秋节的来历和有关风俗。
2、引导幼儿观察月亮的变化,知道中秋之夜月亮最圆、最亮,通过给月亮设计
衣服,体验节日的快乐。
活动准备:一幅中秋节夜景图,四张月亮逐渐变圆的图片,蜡笔,月亮图样的纸。
活动过程:
一、出示中秋节夜景图,让幼儿观察。
师提问:图上有什么?你知道明天是什么节日吗?
二、向幼儿介绍中秋节。
师:今天是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的晚上月亮特别圆、特别亮。我们中国人有个习惯,中秋节这一天,圆圆的月亮挂在天上,一家人一边看月亮,一边吃月饼,也可以玩花灯、放焰火,一家人团团圆圆,真快乐,所以把中秋节叫做团圆节。又香又甜的月饼也被人们做成圆圆的,像月亮一样,“月饼”古代也被人们叫做“团圆饼”,中秋节是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秋天也是收获的季节,粮食丰收了,水果丰收了,所以中秋节也叫丰收节。
三、欣赏故事:月亮姑娘做衣裳。了解月亮是不断变化的。
讨论为什么月亮姑娘的衣服总是穿不下?
四、你愿意为月亮姑娘设计一套合适的衣裳吗?教师讲解要领。
五、幼儿为月亮姑娘设计漂亮的衣服。(在已画好的月亮上,通过点、圆、线
等形式进行装饰,并涂色)
六、教师巡回指导。
健康《过小桥,送月饼》
活动目标:
1、发展平衡能力和上下肢动作的协调性。
2、能持物走高30厘米、宽20厘米的平衡木。
3、培养幼儿的团队意识。
活动准备:布置场地,在场地两端画起跑线,相距50米,中间摆放平衡木。小型月饼盒两个。
活动过程:
一、谈话:中秋节到了,小朋友们要去慰问解放军叔叔,大家在路上要走过一座小桥才能到达目的地。你们敢过小桥吗?教师提醒幼儿,人或月饼不能从平衡
木上掉下来,违反规则要重新走。师幼一起练习,教师示范讲解平衡木的动作要求,幼儿依次练习,教师指导。
二、游戏:过小桥,送月饼。
1、玩法:幼儿分成人数相等的两队,每队分成两组,分别站在场地两端的起跑线上,游戏开始,两队第一组的排头手拿月饼盒,跑到小桥前,走过小桥,跑到本队另一方,将月饼盒交给第二组的排头,站到队尾。第二组排头按上述方法过小桥送月饼,依次进行。先完成任务的队为胜。
2、规则:一是在小桥上只能走,不许跑。如果人或月饼盒从平衡木上掉下来,要从掉下之处重走。二是等待跑的幼儿不能跑出起跑线接月饼盒。
三、游戏结束。
收拾物品,归放到原来的地方。带领幼儿一起走出游戏场地。
数学《中秋购物》
活动目标:
1、认识10 元以内的人民币,并学习钱币的简单换算。
2、培养钱币换算能力。
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数学图卡组。
2、幼儿事先收集蔬菜、水果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回忆并叙述买东西的经历。
1、教师:小朋友,你们有没有去超市买过东西?
2、教师:超市里的东西很多,不同种类的东西价格也不同,你都买过什么东西?知道是多少钱嘛?你是从哪里知道价格的?
二、亲身体验,情境游戏“超市购物”。
1、与幼儿一起运用事先收集好的蔬菜、水果图片布置成超市的情景,并在每样物品前放置价格标签。
2、幼儿进行游戏,自由购物,到柜台前结账。
3、幼儿必须依据手中不同物品的不同价格,用对应的钱付款。
4、完成购物后,请幼儿相互交流购物、付款的情形,以及自己的计算方法。
5、可根据幼儿游戏情况增进游戏的难度,引导幼儿多买一种物品,提升幼儿的兴趣。
三、操作幼儿用书,并完成练习。
美术《中秋赏月》
活动目标:
1、尝试表现人物抬头时的动态。
2、回忆中秋赏月,体验看月亮的快乐。
活动准备:教师范例、铅画纸、勾线笔等。
活动过程:
一、讨论演示。
1、讨论对比画。
(1)、出示范例。
师:猜猜画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看上面的时候头要怎么样啊?
师:抬头看的小朋友和正面站着的小朋友有什么不一样?
(2)、幼儿共同讨论:通过比较来发现头发、眼睛、嘴巴等画的位置不一样。
(3)、小结:原来抬头看的时候我们五官的位置不一样。
2、讨论示范画。
请个别幼儿来示范抬头时的头部特征。
二、操作表现。
1、教师提出要求:把看月亮的人画大,注意五官的位置;把赏月的人都打扮一下。
2、幼儿创作:人手一份绘画纸,幼儿进行绘画。
3、教师指导:根据幼儿绘画表现进行鼓励与帮助。
三、分享交流。
1、共同欣赏,师:小朋友都看到月亮了吗?
2、互相肯定:大家画的小朋友都能看到月亮啦!真棒!
音乐《元宵灯会》
活动目标:
1、认识元宵节及花灯,并初步感受民俗曲风。
2、通过肢体造型、乐器感应重音。
活动准备:音频、花灯图片,鼓、打棒。
活动过程:
一、暖身活动。
师:今天老师带你们逛灯会,让我们听着鼓声踏着有序的节奏出发吧!(老师敲鼓,幼儿随节奏的快慢迈着前进的步伐,每到结束部分,幼儿听到重音的就做各种各样的造型原地不动。)
二、认识元宵节和花灯。
1、谈话(出示花灯图片)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样的花灯?我们来学一学花灯的样子吧?在哪里可以看到花灯呢?什么时候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花灯?
2、小结:农历正月十五日是元宵节,夜晚小朋友提着灯笼外出,街道上张灯结彩,庙会上人山人海,非常热闹。
三、肢体造型感应重音。
1、有一首曲子讲的是元宵灯会的事情,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听完曲子,让幼儿说说自己的感受
拍子:拍腿感应拍子
重音:拍地板感应重音
2、引导幼儿引用不同的肢体动作感应重音。
3、引导幼儿发现重音的不同:“小朋友都用了不同的形式感应了重音,重音部分有什么不一样吗?
4、幼儿再次欣赏音乐,感应重音。
5、肢体造型。
师:让我们也变成一盏盏美丽的花灯吧!幼儿随音乐的节拍快步走,在重音处,幼儿做各种花灯造型,老师拍照。
四、乐器感应重音。
1、出示乐器并介绍名称及用法。
2、乐器感应重音。
拍子:打棒互敲
重音:铃鼓
3、幼儿轮换敲奏。
五、结束。
师:小朋友都表现得很棒!能准确找到重音。也能用乐器把它敲奏出来。请小朋友把乐器按顺序收好吧!
四、课程反思
课程源于生活,本次特色课程的目的是让幼儿熟悉、了解中国传统节日,从小培养爱国情怀。中国各个传统节日都有着其浓厚的人文底蕴,对于成人来说,中秋、元宵等节日只是“放假、团圆”的代名词,但在孩子眼里却要简单很多,那个节日无非就是香香甜甜的圆子或者月饼,而对更深刻的内容知之甚少;因此我们利用节日的到来,开展相关活动,让幼儿通过看一看,尝一尝,做一做等多种形式来了解元宵和中秋这两个节日,进一步了解节日由来以及各地的民风民俗,同时通过品尝、分享圆子、月饼让幼儿在真实的体验中感受传统节日的独特魅力,产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教师利用节日来临这个契机,开展了一系列涉及社会、语言、艺术、健康、科学等领域的主题活动,让活动充分贴近幼儿生活,从他们的兴趣出发,带他们身临其境的体验这两个传统节日,相信在今后的日子里,他们都能记得该节日相关文化知识,那么我们此次活动便有着非凡意义了。
中国传统节日还有很多,不止有元宵和中秋,还有端午、春节、清明等许多节日,经过这种形式的教学,希望幼儿能对其他传统节日产生好奇,并学会探索、寻找相关节日的历史与文化,由此培养他们的好奇心以及探究欲望,促进幼儿文化发展。节日的学习永无止境,并且充满着强烈的教育价值,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希望可以增加幼儿的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